无缝管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,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,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,梢子,导柱等,但须热处理 。 推荐热处理温度:正火850,淬火840,回火600。
无缝管淬火后没有回火之前,硬度大于HRC55(最高可达HRC62)为合格。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(高频淬火HRC58)。 45号钢不要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工艺。
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,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,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、螺栓、齿轮及轴类等。但表面硬度较低,不耐磨。可用调质+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。
冷拔无缝管 渗碳处理一般用于表面耐磨、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,其耐磨性比调质+表面淬火高。其表面含碳量0.8--1.2%,芯部一般在0.1--0.25%(特殊情况下采用0.35%)。经热处理后,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(HRC58--62),芯部硬度低,耐冲击。
如果用45号钢渗碳,淬火后芯部会出现硬脆的马氏体,失去渗碳处理的优点。现在采用渗碳工艺的材料,含碳量都不高,到0.30%芯部强度已经可以达到很高,应用上不多见。0.35%从来没见过实例,只在教科书里有介绍。可以采用调质+高频表面淬火的工艺,耐磨性较渗碳略差。
GB/T8162-2008标准规定的45号钢冷拔无缝管推荐热处理制度为850℃正火、840℃淬火、600℃回火,达到的性能为屈服强度≥355MPa。GB/T699-1999标准规定45钢抗拉强度为600MPa,屈服强度为355MPa,伸长率为16%,断面收缩率为40%,冲击功为39J。
无缝钢管不均主要体现的三个方面
无缝钢管不均主要体现为螺旋状壁不均、直线状壁厚不均及头尾部壁厚偏厚、偏薄等现象
一、螺旋状无缝钢管不均的成因是穿孔机轧制中心线不正、两轧辊的倾角不等或顶头前压下量太小等调整原因造成的壁厚不均,一般沿钢管的全长呈螺旋状分布。主要措施是调整穿孔机轧制中心线,使两轧辊的倾角相等,按轧制表给定参数调整轧管机。
二、直线状壁厚不均的原因是芯棒预穿鞍座高度调整不合适,芯棒预穿时接触到某一面的毛管,致使毛管在接触面上温降过快,造成壁厚不均甚至拉凹缺陷。连轧轧辊间隙过小或过大。 轧管机中心线偏差。单、双机架压下量不均,会造成钢管单机架方向超薄(超厚)、双机架方向超厚(超薄)的直线型对称偏差。主要措施是调整好芯棒预穿鞍座的高度、保证芯棒与毛管对中。更换孔型及轧制规格时应测量轧辊间隙,使实际轧辊间隙与轧制表保持一致。用光学对中装置调整轧制中心线,年度大修时必须校正轧管机中心线。
三头、尾部壁厚不均的原因是管坯前端切斜度、弯曲度过大、管坯定心孔不正易造成钢管头部壁厚不均。穿孔时延伸系数太大、轧辊转速太高、轧制不稳定。穿孔机抛钢不稳定易造成毛管尾部壁厚不均。措施是检查管坯质量,防止管坯前端切斜度、压下量大,更换孔型或检修均应校正定心孔。采用较低的穿孔速度,以确保轧制的稳定性和毛管壁厚的均匀度。当轧辊转速调整后,匹配的导盘也做相应调整。